延吉路万达广场的永旺(原名佳世客)商场自3月1日起销售“高价”塑料袋以来,引起广泛争议:支持者认为有助于推动“限塑令”的实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反对者质疑商家既然是为环保考虑,为何不以成本价出售,有变相谋利的嫌疑;还有人建议盈利部分不应进入商家腰包,可以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
“限塑令”实施距今已近5年,那在实际生活中,对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效果如何呢?超市里原本销售的低价环保袋到底是不是可降解的?就这样的一个问题,记者5日调查了岛城几家大型超市及农贸市场。
自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后,岛城各大超市取消向顾客免费赠送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提供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并收取一定的费用。“限塑令”实施近五年来,塑料袋的使用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减少后,又慢慢恢复原状。
5日,记者分别在家乐福、大润发等超市调查发现,在收银台前,大部分顾客选择购买塑料袋装商品,自备购物袋的顾客并不多。在超市内的散装商品、蔬果类、肉类等货架旁放置的连卷袋,顾客可以随意撕开使用,一些顾客会一次性撕下好几个连卷袋。
而在农贸市场里,免费塑料袋比比皆是。记者分别调查了抚顺路、镇江北路、田家花园等各大农贸市场,注意到每个摊位都悬挂着一叠叠塑料袋,免费提供塑料袋的现象很常见。在镇江北路农贸市场蔬菜摊位前,记者看到,每当顾客购买了一种蔬菜后,摊主就会免费提供一个塑料袋。顾客杜小姐当日买了菜心、青椒、萝卜,手里一下子就拎着3个红色塑料袋。在肉类摊位前,摊主多数使用白色超薄塑料袋。其中一位摊主表示,卖鱼和肉类摊位不提供塑料袋的话根本没法交易,甚至导致顾客大量流失。在抚顺路市场,摊主提供给消费者的塑料袋并无环保标志,而且大多为超薄型塑料袋。据一位刘姓蔬菜摊主称,他们购买塑料袋很便宜,也很方便,天天都会有人到市场内销售塑料袋。
超市称因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所以才涨价,那么目前在大多数超市销售的环保塑料袋为何价格只需几毛钱,难道不是可降解的吗?5日,记者分别在市南区两家大型超市购买了环保塑料袋,通过袋子上印制的生产厂商联系方式,记者以订购者的身份与厂家取得联系。“我想订一批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要多少钱?”“那要看用什么样的料了,最便宜的一个大号袋子六毛,贵的要八九毛。”“那超市里卖的两三毛的环保袋,不是可降解的吗?”“肯定不是啊,成本都要比那个卖价高,怎会是是可降解的啊,只是保证不用回收废料罢了,不过都是塑料的。”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多数超市里销售的环保塑料袋,实际上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塑料袋,即使有可降解材料,含量也非常少,降解时间甚至需要几年。
记者随后就可降解塑料生产技术咨询了山东省塑料工业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没有完全环保的塑料袋,只能是生产塑料袋过程中加入一些成分后,容易降解一些,也就是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据介绍,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成分仍是聚乙烯,俗称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完全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部分可降解塑料因含有某些特殊的添加剂反而难以回收利用。农贸市场上经常见的彩色塑料袋,实际上都是废旧塑料回收再加工制作而成的,因废旧塑料不能生产出纯白的塑料袋,因此生产厂商会在其中添加色素,从而生产出彩色塑料袋。而目前超市里出售的纯白环保塑料袋,是由塑料原料制成的,安全系数要比彩色塑料袋高,不过两者降解起来花费的时间都比较长。
记者从青岛市物价局了解到,塑料购物袋不属于垄断产品,依规定价格可由市场自行调节。但有市民表示,塑料袋有偿提供本身就是从环保方面出发制定的一项措施,既然是一种环保行为,那就不应该成为零售企业的一个盈利点,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对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塑料购物袋进行成本核算,按成本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如果超市、商场等零售企业坚持销售高价塑料袋的话,可优先考虑将塑料袋作为一种商品,在超市的专门区域设立柜台出售,而不是顾客结账时发现没有装东西的袋子,半自愿半强迫性质地买下高价塑料袋。
相反,也有市民对超市出售“高价”塑料袋的行为予以支持,认为此举能大大的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进而借“高价”改变居民传统的购物方式。这一部分支持者认为,超市大幅度提高塑料袋价格以后,势必会触碰到部分消费者的消费神经,考虑后,消费者会逐步选择贴身携带购物袋到超市购物,或者一个塑料袋多次循环使用,虽然刚开始会觉得不太方便,但时间久了也就能养成习惯。这样实际上就间接支持了环保事业,通过“高价”措施抑制了白色污染。当然,支持者同时提到,超市不能借抬高价格来为自己谋利。
此前有新闻媒体报道称,“限塑令”前台东某大型超市平均每天客流量为1.5万人次,按每个顾客用3个塑料袋计算,每天就用掉4.5万个塑料袋。“限塑令”之前,这些塑料袋都是由超市免费提供的,因此超市要支付一大笔资金。但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塑料袋不再免费提供,且基本上售价要比成本价略高,此举为超市节省了大量支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创收。近日突然冒出的“高价”塑料袋,成本与实际售价更是相差几毛钱,如果一天的需求量过万的话,那么这一笔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此举一出便招致不少市民“吐槽”,质疑超市是在变相谋利。
在记者连续数日的采访中,多数市民认为,突然冒出的“高价”塑料袋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尽管超市方面一直强调推出“高价”塑料袋是从环保方面出发,但在消费的人看来,这一说法难免有些牵强,“既然是为环保,为啥不以成本价出售,而是加价销售呢?”此外,有律师建议,既然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成本由消费者承担,且超市此举是为环保,那超市、商场等零售企业的收益不该进入商家的腰包,而应该回馈给消费者或是直接用于环保事业。他建议,零售企业应将塑料袋销售的盈利部分设立塑料袋环保基金,每年如数上缴国家,也可通过基金自行开展环保活动,但要定时公布支出账目,接受社会监督。
有关环保的人表示,其实最环保的做法,就是不用塑料袋,或者循环使用塑料袋,减少用量,同时能通过政府回收,减少环境污染。环保事业需要消费者、超市等零售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一起努力,才能实际做到有成效。
随车被盗婴儿遇害查韦斯病逝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朝鲜宣布停战协定无效国五条误伤刚需欧冠皇马2-1胜曼联炒房客降价求售赵本山否认与央视交恶铁道部债务或国家买单贵州凯里教学楼塌陷雷锋战友去世笑傲江湖结局遭吐槽成龙炮轰执法不严香港限奶令嘉士伯溢价豪购重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