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中,他肯定了百度2024年在AI领域的成就,重点提到了萝卜快跑、秒哒、等产品的发布和改进。
“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我们也期待,我们在2023、2024种下的种子能够在2025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且不断获得市场的验证和认可。”
关于这封长长的全员信,我们做了一些拆解,希望能给大家画个重点,看看李厂长都说了些啥?
在信中,李彦宏首先回顾了百度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25年前的今天,七个怀揣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的年轻人在中关村北大资源宾馆的两间小屋子里开始了一段创业旅程。”
“今天,超过一半的中国人每月都要使用百度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百度」这两个原本毫无意义的汉字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25年来,我们不忘初心,风雨兼程,先后经历了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已经基本进入了AI时代。”
“我们从简单的网页搜索功能开始,慢慢地发展出了贴吧、知道、百科、地图、文库、网盘等明星产品,我们依托强大的用户基础,历时十余年的时间,逐步打造出了AI时代从芯片、框架到模型、应用等四层全栈技术,为中国互联网和世界AI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发者和创业者。”
李彦宏总结道:25年来,我们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始终相信技术创新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多年来一直把超过收入20%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
他提到,深耕技术继而取得的突破在AI领域得到了验证。“没有万卡集群就不会有大模型的智能涌现,就不会有这次生成式AI的浪潮;没有数以亿计的运营公里数,无人驾驶就不可能比有人驾驶安全十倍;没有大量的AI原生应用的推动,国产AI芯片就不可能真正成熟!”
在这封信中,李彦宏似乎有所回应,他说,“走在技术的最前沿也代表着我们要冒更大的风险,要承受高于同行的失败概率,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甚至白眼,要不断试错,要知道哪一天方向走错了需要迅速调整方向,重新出发,甚至要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清醒的认知,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挑战和机遇就如同是在坐过山车,他感叹道,“有些工作一直到最后一天才知道成或不成”。
不过,2024年仍有许多让人兴奋的成果,“这一年我们坚定地在AI技术上探索创新,我们在全球首创了基于图片的检索增强技术iRAG,大幅度的降低了图片生成的幻觉问题;我们致力于让不会写程序的素人具备程序员的能力,为此我们发布了秒哒,这与全球主流的代码辅助生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也在大模型应用领域独树一帜,为4000万文库的付费用户更好的提供无与伦比的内容创作和思想碰撞能力!”
在AI卷到白热化之时,李彦宏也说,“竞争比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激烈,技术迭代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快,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AI仍然是一辆充满机会的列车:“大模型赋能的AI原生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各种场景迅速普及,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我们也期待,我们在2023、2024种下的种子能够在2025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且不断获得市场的验证和认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